新华社经济随笔·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丨多地商场谋变局,“华南第一商圈”为何人流熙攘?-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1/01 13:15:3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经济随笔·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丨多地商场谋变局,“华南第一商圈”为何人流熙攘?

字体:

  新华社广州11月1日电 题:多地商场谋变局,“华南第一商圈”为何人流熙攘?

  新华社记者孙小程、任军、孟盈如

  “谁还去逛街?”在线上消费蓬勃发展的今天,这声常见的疑问,道出线下商业体的共同难题。

  但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的天河路商圈,却是另一番景象。

  记者近日调研时看到,虽然正值周一上班时间,但商圈里满是购物、休闲的客人。巨大的人流在附近十字路口汇聚,于红绿灯切换的瞬间,喷涌越过斑马线,奔向大小商场和店铺。

  天河路商圈被誉为“华南第一商圈”,约2.8公里长的街区,汇聚25家大型商业综合体,入驻商户超1万家。

  最新数据显示,天河路商圈日均客流量约150万人次,流量和消费能力完全不输线上。

  电商洪流冲击下,天河路商圈靠什么吸引了大量线下消费者?

  天河路商会会长谢萌认为,大型商场必须要改变原来的经营思路,从只管向商户收取租金,到着眼于终端消费者的体验,进而调整商业布局和商户组合,以“长期主义”破局,变身“超级体验中心”。

  天河路商圈的做法值得借鉴:

  ——提供高阶内容体验。

  线下消费之所以被电商替代,除了价格,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商品的选择性少,内容单一。卖“人无我有”的产品,成为天河路商圈商家的共识。

  当华南首店、中国首店纷纷在此落户,产品的独特性成为引力源。在天环广场一家来自阿曼的香水店,独特的阿拉伯调香吸引众多顾客选购。一街之隔的正佳广场,中国内地在营店铺中面积最大的高达基地旗舰店、全国最大宝可梦卡牌道馆,凭借其款式的多样性,吸引众多潮流玩家。

  此外,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逛街的乐趣往往来源于视觉的新鲜感。无论天环广场还是正佳广场,都高度重视商品、店铺的展陈更新,改造周期很短,以快速迭代的潮流、时尚吸引客流。

  ——物理空间的功能拓展。

  海洋馆、攀岩馆是城市的热门打卡点,若将它们引入商场,单纯的卖场就会升级为融观光、社交、文化为一体的城市生活中心。

  在正佳广场,购物不是唯一主题。步入其中,宛如走进一座微缩的城市乐园:一侧是深海蓝幕下徜徉的鲸影,情侣在“海底世界”前驻足合影;另一侧,孩子们裹着棉服在冰雪世界里嬉戏笑闹。消费者为之买单的,不只是某件商品,还是一份可被带走的美好记忆。

  ——服务柔性达到新高度。

  天河领展广场近年来正在打造人宠共融的社交互动空间,这里随处可见市民携爱宠惬意同游的温馨画面。

  为迎接四海宾朋,天河路商圈更下足“绣花功夫”:从广交会直达商圈的接驳巴士、覆盖主要商户的外卡支付、清晰的离境退税指引,让每一名国际游客都能宾至如归。

  “我们发现,很多外国客人没有微信,不习惯使用扫码点餐系统。所以从上个月开始,我们已开始引导所有商户,特别是餐饮类商家,配备英文菜单并提供面对面英文点餐服务。广交会期间,越来越多的酒店开始为中东客群增加阿拉伯语服务。”谢萌说。

  有效市场离不开有为政府,从顶层设计规划到基础设施建设,从出台扶持政策到引导成立商会,天河区政府放权与服务齐抓,建设与监管并重。

  过去,商户办一场户外活动,要跑5个部门,耗时好几个月,现在只需对接商会。商会接收商户的活动申请后,与政府各职能部门和街道直接对接,实现“商会一口受理、街道一口办结”。与此同时,对于商户的合理需要有求必应,对于破坏商业道德和法规的行为坚决惩治。

  值得关注的是,“政府+商会+企业”的共建共治模式,也有效塑造了商圈公平、活力、有序的商业环境。

  天河路商会有效发挥了企业与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强化了行业自律,还起到整合资源作用,包括牵头制定服务标准、组织大型购物节、协调商家错位经营等。

  “通过商会的协调机制,我们有力保障了商圈的差异化发展。比如,美妆零售品牌‘话梅’入驻万菱汇后,相邻商场都不会再招引这个品牌,从而避开同质化竞争。”谢萌说,“品类雷同的话,谁都没生意做,这个共识机制,让天河路商圈像花园一样,百花齐放。”

  线下消费的困局,表面看是线上经济的冲击,本质上是传统模式与时代需求的脱节。突围与重生,需要企业、政府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

【纠错】 【责任编辑: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