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师固本,赋能未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筑牢乡村教育根基-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9/10 09:48:21
来源:新华网

强师固本,赋能未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筑牢乡村教育根基

字体: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正以多元方式推动乡村教育稳步提升。这项由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负责实施的项目,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为乡村教师提供发展支持,改善学校教学与生活条件,形成了覆盖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综合性支持体系。

  根据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发布的《2024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公告》,该项目年度下达预算10亿元,实际支出9.76亿元,通过“滋蕙计划”“励耕计划”和“润雨计划”为数十万师生送去了精准帮扶。其中,聚焦教师队伍建设的“励耕计划”作为项目的核心支柱,其成效尤为显著,为夯实乡村教育根基注入动力。

  体系化支持:“输血”与“造血”并举的战略设计

  “励耕计划”并非单一的资助项目,而是一套将短期救助与长期发展相结合的完整体系。据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负责人介绍,这一设计旨在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该体系主要通过三个相互关联的子项目展开:以“困难教师资助项目”作为直接“输血”手段,为因重大疾病或意外陷入困境的教师提供支持;以兼具“输血”与“造血”功能的“走教教师资助项目”,破解农村音体美教师的结构性短缺难题;最后,以“教师培训项目”作为纯粹的“造血”工程,聚焦心理健康、特殊教育等紧缺领域,旨在培育能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种子”教师。

  2024年的项目执行数据,充分印证了这一体系的运行成效。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励耕计划”支持了5.61万名困难教师,资助了2355人次的专业教师下乡走教,并为4600名中西部教师提供了系统化的专业培训。

  多维度成效:破解难题与激发活力的实践成果

  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稳定支持下,“励耕计划”的三大支柱协同发力,在多维度取得成效,有效回应了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

  项目创新了教师资源配置模式,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走教”模式让乡村孩子接触到了更专业的音体美教育,锤炼了意志,提升了素养。在四川省安岳县,项目实施后当地艺体专业专职上课率从52.68%跃升至93.16%。走教教师周先凯在该县两板桥九年制学校,从零开始组建竖笛社团,激发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热情。

  项目为教师提供了职业保障与专业发展机会,不仅补充了国家在教师资助政策上的空白,更通过精准培训,为教师的自我提升和职业成长创造了条件。在心理健康培训中,来自四川的胡潇潇老师参训后,立即推动学校与市精神卫生中心建立“绿色转介通道”,让面临心理危机中的学生得到及时专业帮助;新疆的汪孜俞老师则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制定了《校园危机响应手册》,使学校心理健康事件处理效率提升了50%。这些具体举措,正是项目在各地培育乡村教育内生动力的直接体现。

  公益金价值:教育强国战略的稳定基石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负责人明确指出,“励耕计划”之所以能形成“资助保基本、走教补短板、培训提质量”的良性循环,其根基在于项目良好的顶层设计以及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提供的稳定、持续的资金保障。多年来,项目不断优化实施,构建了管理规范、精准高效的教育助学体系。

  彩票公益金作为我国教育领域重要的财政支持手段,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承诺,在教育助学项目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它将社会大众的涓滴善意汇聚成强大的公益洪流,精准投向教育需要的领域,有效推动了教育的城乡、区域均衡发展,是落实教育强国战略、强化人才支撑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持续助力下,“励耕计划”将继续为稳定和建强乡村教师队伍发挥关键作用,为每一个乡村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纠错】 【责任编辑:柳溪】